回忆江南
大家听到江南,一般会想到江南应该是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但是我这篇文章中的江南并非彼可采莲或者莲叶何田田的江南,而是我的初中学校:江南国学。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我的初中学校名字带着“国学”两个字。其实这学校的制度和教育就是以国学为基础展开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在课后空闲时间会参加《道德经》,《论语》,《了凡四训》等诸多儒道两家的经典的学习。
而我则因为在儒道两家的长期熏陶下,改变了我的性格志向,或者说人生轨迹。
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我是上周三(2021.10.27)收到国学班迁出江南的消息,是阿曾(当时的同学+好朋友)发给我的。我一开始是不肯置信,但我知道阿曾不会骗我,愣了一下,便感到极大的震撼和悲伤。
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记录以前在江南的时光。或许已经有很多东西不记得了,但是万一哪又记起来了呢?我是真的不希望把这段记忆遗失,这段记忆是我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对我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让这段记忆保存起来吧……
为什么去了江南
说绝一点,就是小升初考砸了,只能电脑排位。当时在海珠区,小学的时候在大佛寺(坐落于北京路的一个寺庙)上过论语课,那里的主讲老师开始是珈勒老师(好像是这么写的,真名也不知道),后来又不是了。
还记得之前我妈在大佛寺花了大价钱去自助餐请珈勒老师吃饭,主要是问小升初的问题。已经很就远了,但是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看到我之后感叹道:
“你看孩子的眼睛都浑浊了,以前都是很清澈的。”
然后我妈就接过话:
“就是最近玩手机玩游戏玩得多了啊。”
只有这两句是记得的(ps:我写到这之后我真的是太伤心,果然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同时我也还记得珈勒老师是说过劬劳中学(在海珠区)是出了名的差,而我电脑排位最有可能就是去劬劳。
当时她的描述大概就是:
“什么打架斗殴啊,那些恶劣的行为,几乎都能在劬劳找到影子”
即使之前参观过劬劳,也在当时留有一个较好的印象,却还是使我对劬劳有所偏见了...
于是我妈就另辟蹊径,在大佛寺找到了我一个挺要好的同学的妈妈,然后这位妈妈早在一年之前就把她儿子也就是我的朋友送去了惠州市江南国学的附属小学,叫惠博小学,而这个时候他也该升上江南了。而我妈听说有在惠州有江南这样的一个学校,便送我去面试了。我似乎也并不抵触,我也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的是什么生活,总之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全是听话和顺从。
我妈准备面试的时候就挺紧张,她听说面试会很严格,殊不知像我这样的学生,只要不是特别的原因,老师都会招进来。面试很顺利,面试官就是我后来的班主任成德时老师。我大概记得问了几个问题,比如说一整个学期不回家,一直吃素会不会不习惯,每天跑步能不能坚持之类的,我都说没问题,而且很有礼貌的。我还记得当时我妈还给了一张大佛寺的奖状来着(好像是某个老法师的,要是我翻到奖状我就贴出来)。没有意外,我顺利进了江南国学。
江南初印象
说起江南,还是得从地理位置说起。其实说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了,我只记得江南是在惠州市里的。惠州相比广州就小很多了,是个二线城市。而江南更是惠州偏僻一隅。我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江南到底在哪个方位,这是我遗憾的地方。
驾车去江南,要过惠州大桥,要过东江。
这里直接描述一下江南国学的环境吧。江南国学只有三栋楼:男女寝室和教学楼。再到后来,应该是初二的时候,就扩建了太极馆和饭堂。
其实江南国学是附属于江南学校的,我平时参加大型考试,都会把学校名称写成江南学校而不是江南国学。江南学校分为相互独立的三部分:普通班,江南书院和江南国学。普通班的规模最大,小学到高中都有。而江南书院就相对比较神秘了,书院紧紧挨着男生宿舍和教学楼,但我一直不知道那边上的什么课,学生也不穿校服。
江南整体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容纳了较多学生,但是操场的跑道也只有200米。从江南国学上去,迎面的便是小学,学校后面有座小山丘,不让学生进去,但是有绿化我还是挺认可的。春去秋来,我总能看到树叶变化。往左边走有两个操场,小操场是石灰石地面。往右边走就是初高中,初高中的楼前面也有小操场,也是石灰石地面,那里是升旗的。国学班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也只能在这些地方活动。
在江南的生活
住宿の束缚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国学班特殊的教育方式,我感觉是非常苦的,而且也不会和人打交道。
在国学班学习,大家不管离家有多远,还是多近,都必须要住宿。这一住啊就是一个学期,这学期里班主任会事无巨细地管你,因此这是国学班成为家长们撒手孩子安心工作的好地方,也是有很多远道而来的同学的原因(我班里就有一个来自内蒙的)
一个学期可是很长的啊~
大家要坚持四个月不见父母,不见手机,不能回家,这绝对是人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时间之一。我刚到国学班那几天晚上,还在被子里偷偷地哭,心绪飘得很远,但是肉身却被束缚在国学班,我不得不回想起家里到底有多么多么的美好......
其实在国学班的束缚不是一般的限制你某些行为的束缚,而是与世隔绝的那种束缚(因为学校不给带电子产品,带的行李箱在入校前要给老师先搜查一遍,保证没有带违纪的物品,确保所有同学都受到平等地对待,这个后面会解释)。在国学班我几乎听不到外界的任何事情,只有老师透露才能听到一些。
一周之后,心理很快就接受和平衡了,毕竟大家都和我一样同甘苦。
一封家书
一个学期与世隔绝,但并不代表我和父母断绝了联系。
国学班其实非常重视家校合一。主要体现在学生每个学期入学前,父母必须分别参加一次或以上的国学课程(包括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等)。家长上的国学课程(7天)也是非常艰苦,手机全程要关掉,也就是说家长也要体验一次与世隔绝。其实吧对比起与世隔绝这个词,我认为闭关修炼也许会更合适,毕竟隔绝是为了专心地学习。所以国学课程整个家庭都要上,整个家庭是在共同进步的。
开学之后,成德时老师就会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思念孩子,因为孩子们的状态是和父母相联系的,父母有思绪,孩子也会有思绪,是心连心的。
但是,怎么可能会不思念呢?别说是孩子,家长也一样思念。
所以国学班会定期让孩子们写一封家书给家长,家长收到之后也会回一封家书给孩子。这个定期指的是一个月。
我可爱的同学
(未完待续......还有在宿舍楼/在班里/在文化课室/学生会那些事[查女寝/子峻的信]/过年庆祝/各式活动/国学班在江南的地位/正步方队)
(廖宇扬自罚巴掌愿改粗口恶习/烛光班会)
(最后一次更新时间:2022.2.20)